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25年(第四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国潮文化设计应用比赛
(二)竞赛的目的与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竞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底,以“文旅·智绘·融合”为主题,围绕“辽风、辽景、辽韵、辽味”开展设计,突出国潮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融入应用,强调文化艺术与科学融合、设计与技术并重,展现当代大学生心中的中国风貌。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辽宁省高等院校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均可参加。
2.参赛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每队成员控制在5人以内(包括负责人);每部参赛作品均需指定 1或2名指导教师。参赛个人、参赛团队、指导教师的作品数量不多于3项。各学校负责人对上传参赛作品选拔推荐,每个学校每个赛道不超过10项,推荐项目总数不超过70项。
3.每个学校设竞赛负责人1名,负责组织本校学生参赛,统筹本校学生所有参赛项目。校赛管理员在截止日期前登录平台完成项目推荐,否则无法参加评审。
注:作品内容中不能出现院校、姓名等个人信息,如有参赛者信息或标记,则不能进入评审环节视为放弃。学生创作所用素材请在报名表中注明出处。
(四)竞赛内容与类别
1.竞赛内容
参赛作品以“文旅·智绘·融合”为主题,围绕“辽风、辽景、辽韵、辽味”等内容从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乡村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民俗、风景名胜、冰雪运动开展设计。竞赛共分7类,具体包括:
(1)静态设计(A)。包括漫插设计、海报设计、品牌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信息可视化等利用静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作品。
(2)文化创意产品设计(B)。强调文化故事的现代表达和产品的落地可能性,设计包括在地特色文创产品、文旅IP及衍生品、非遗创新应用。
(3)动态产品设计(C)。包括动态海报、动画短片、短视频、APP交互设计、H5互动产品、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
(4)智绘创意设计(D)。AIGC静态视觉创作、AIGC动态视觉创作、AIGC创意产品、数字人及虚拟场景设计。
(5)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阐释(E)。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静态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及动态产品设计。不建议利用AI工具生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相关内容。
(6)国潮服饰设计赛道(F)。以弘扬中华传统服饰、民族服饰为创意灵感,在款式造型、色彩搭配、配饰创意、材质再造等方面进行创新的服装1-3套(要求原创),初赛提供服装效果图、服装成衣图片(正面、背面)。决赛现场提供实物服装一套。(上传格式:jpg、pdf)
(7)国潮形象设计赛道(G)。以Costume Play人物形象设计为作品创意形式,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以及古代人物的角色,展示作者个人才华、艺术创作和形象表达能力。初赛提供形象设计说明和形象实物图片。决赛现场整体形象展示。(上传格式:jpg、pdf)
2.作品要求
(1)静态作品。作品要符合主题,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采用手绘及电脑绘制均可。设计规格A3(297mmx420mm)、300dpi、JPG、RGB/CMYK,系列作品不超过5幅,单张图片大小为5M至10M。
(2)文创产品:作品规格与(1)静态作品要求相同。地域特色文创类需提供产品整体、使用场景及包装效果图、细节图及材料工艺说明。鼓励提交实物作品或短片。
(3)动态作品。作品要符合主题,创意新颖,容易引发参与及二次传播,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作品格式MP4、编码H.264、分辨率为1080P及以上、压缩到100MB以下;动画短片画面比例16:9(横屏),时长不少于60秒;短视频画面比例9:16(竖屏),时长不多于60秒;动图画面比例9:16(竖屏),系列作品不少于5张。
(4)智绘创意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需附上生成式AI工具的原始输出文件及工具使用过程的说明或截图,以证明作品的原创性。
(5)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作品。作品规格参照(1)静态作品、(2)文创产品、(3)动态作品。
(五)竞赛时间及方式
1.竞赛时间
平台作品提交时间:截止至2025年10月7日;各高校审核推荐时间为:2025年10月7日-10月9日12:00。
现场评审时间:10月25-26日
2.参赛方式
(1)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每个学校以参赛团队为单位登录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进行报名,参赛团队自行确定作品的所属分类,并在平台提交报名申请表(加盖学校公章与作者签名)和参赛作品(.zip,详见作品提交要求)。各高校负责人审核推荐参赛项目后与大赛管理方确认推荐成功。
各高校竞赛负责人填写《2025年(第四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国潮文化设计应用比赛报名汇总表》(附件2),加盖公章制成PDF电子文档,将PDF版和excel版以“xxx大学2025国潮文化竞赛报名汇总表”命名,于10月8日前发送邮箱gcsj2025@163.com。
(2)作品提交要求。参赛团队、个人按照作品要求提交于辽宁省创新创业平台。
(3)作品现场评审要求。依据评审成绩排名确定静态设计(A)、文化创意产品设计(B)、国潮服饰实物展示(F)、国潮形象设计赛道(G)参赛作品进行现场评审后,确定最终获奖等级。每组作品展示加陈述时间10分钟,专家提问5分钟。答辩时间为10月25-26日。
(六)评审方式及原则
1.评审方式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秘书处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提交评奖委员会进行评选。
(2)评审委员会采取集体线上或线下评议方式,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
(3)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每类作品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赋予相应奖项。
2.评奖原则
(1)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以质论奖。
(2)作品应具有原创性、感染力、时效性及与主题相关性。
二、竞赛组织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
承办单位:辽东学院
三、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全部上交作品进行甄选。作品评审秉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分初评、复评两个阶段。截稿后,先将作品整理分类,对提交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筛选。其次,进行初评,初评由评委会成员进行分组评议打分,通过初评选定入围作品。入围后,将开始对作品进行复评。最终根据评分高低,排出顺序得出等级奖项。
(二)奖项设置
竞赛按照辽宁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设置学生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指导教师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针对参与度高、作品质量优秀的单位设置优秀组织奖。
(三)申诉与仲裁
举报实行实名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匿名举报无效。举报受理由竞赛组委会核查并裁决。
书面申诉邮箱:gcsj2025@163.com
(四)竞赛结果公示
比赛结果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内发现作品剽窃、造假等不良行为,取消其获奖评选资格。
四、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辽东学院艺术学院401室。
联系人:崔老师 电话:18641599609
丁老师 电话:13940503695
陈老师 电话:15114100098
大赛邮箱:gcsj2025@163.com
大赛办公电话:0415-3789715
|
|
|
|
大赛指定QQ群:296492011
(二)知识产权
1.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同意在其作品提交后,即认可大赛主办方、承办方无偿使用获奖作品,参与线上、线下参展和媒体推广等活动,对所有参赛作品有出版、发布及展览等权利。
(三)其他未尽事宜
其他未尽事宜,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