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赛目的与意义
本次大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引领大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悠久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代代相传不断完善的结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行业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如何设计出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特色的中国式设计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背景中的巨大宝藏等待着我们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内容添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同时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形态。
通过本次大赛的举办旨在使大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设计的融合,以创造新的体验、发现新的价值、从而再现并弘扬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辉煌。发现本我,突破自我,用设计作品从新的角度诠释我们伟大壮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竞赛日程
竞赛时间:2025年9月22日-2025年10月15日
审核推荐时间: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0月20日
评审时间:2025年10月21日-2025年11月
官网链接https://cxcy.upln.cn/match/details?comId=6d875174f282378757387922470f1dc6
(当前页面校平台与官网都要报名)
1.所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以组队参加所有类别的竞赛,鼓励跨专业学生组队参赛。不可跨校组队。2.学生可组队参赛每组作品最多3人,每队可以配置1-2名指导教师。
3.参赛选手可报名参赛最多三幅作品,包含个人参赛和团队参赛。
三、竞赛内容
(注:已在其他大赛获奖或已被采用作品不能参赛)
1.插画设计
内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为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及各地文化)等内容进行展开的插画设计。
类型:数字插画、漫画连环画、创新性传统绘画等。
2.海报设计
内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为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及各地文化)等内容进行展开的海报设计。
类型:动态海报、静态海报等。
3.品牌与包装设计
内容:针对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相关品牌进行设计创新,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为能够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及地方特产、旅游伴手礼等进行包装设计的作品。
类型:品牌形象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包装设计(含包装的外观、容器、结构、材料等)。
4.环境空间设计
内容:利用三维软件根据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进行虚拟环境构建设计。
类型:环境场景、景观设计、展示空间、城市规划设计、相关建筑场馆设计等。
5.中华传统美学绘画转译
内容:针对能够体现我国传统美学的绘画作品。
类型: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等作品。
6.地域文化及非遗创新设计
内容:此赛道为专题赛道,地方服务、艺术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衍生设计。
类型:海报、文化创意产品、插画等基于辽宁地域文化及非遗的创新性设计作品。
7.AIGC数智设计
内容:此赛道为数智设计赛道,融合当代艺术与科技思考,结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设计作品。
类型:海报、文化创意产品、插画等基于数智技术创作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设计作品。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课设计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微课主题,挖掘辽宁地区等地域文化特色的微课作品,展现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类型:微课、教学创新报告。
近三年创作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的有关作品,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作品均可报名
(1、参赛者针对本赛事自行选择类别进行创作,参赛作品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进行申报。
2、作品应为原创设计,报送单位、个人对其拥有完整版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凡参赛作品涉及的版权、肖像权等法律纠纷,责任由参赛者自负。
3、作品应符合赛事主题和内容,不得出现色情、暴力、违反法律法规的文字、画面等;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它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4、作品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使用权。)
四、竞赛方式
(一) 静态作品
提交作品展板JPG文件。统一竖版构图,展板(海报类作品除外)应包含设计内容与创作说明300字以内,作品图片需有表现完整的效果展示;单个作品限一张展板,系列作品不超过三张。
(二)动态作品
可提交avi、mkv、mp4 格式文件(分辨率不得低于1080p,交互类作品必须提交演示视频文件),时间长度在45秒至2分钟(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三)互动H5作品
便于在移动客户端交互使用,作品提交二维码图片和录屏视频文件,视频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30MB。(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四)多媒体数字媒体、动画(虚拟仿真)作品
利用装置、道具、场地、AI场景、数字化技术等方式进行传播,以图文版面或视频展示作品,图文版面格式为JPG,A3尺寸,分辨率300dpi;视频格式为MP4,分辨率1280*720,时长3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100MB。(动态作品同样需要提交两种规格的静态作品展板JPG文件及设计说明,要求同(一))
(五)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作品
可提交大数据可视化分析静态展示图具体要求参照(一)提交要求,或生成动态展示形式具体要求参照(四).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课设计
提交8-10分钟微课一门,附带该微课课程创新报告500字,微课画面为16:9比例,要求作者本人半身出镜,微课视频格式为mp4格式。
五、评审规则及奖项设置
评审规则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提交评奖委员会进行评审。
2.评奖委员会采取集体线上或线下评议方式,对参赛作品评选。
3.大赛评审委员会实际参加评审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评审人数的三分之二。
4.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每类作品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对赋予相应奖项。
5.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以质论奖。
6.作品应具有积极正面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新性表现。
奖项设置
每个类别设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针对参与度高、作品质量优秀的单位设置优秀组织奖。